返回
第五十八章 三过家门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2:47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大禹又带领他的治水队伍奔走在神州大地上。因为各地低洼之处,依然都是沼泽湖泊。大禹还要发动民力开辟道路,挖沟修渠,使道路和水渠联系起来,形成交通网,灌溉网,遍布神州。

既然舜帝不让大禹荡平三苗,大禹决定先把精力放在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行政区域上。他对伯益说:“我们每到一处,都要给山脉河流命名,都要把山脉的方位和走向都记录清楚,并且要将各个山脉的五种宝藏都记录下来。”

伯益问:“哪五藏?”

大禹说:“就是每座大山出产的草木、矿物、飞禽、走兽和水生动物,还要把各部族的崇拜神物,主要风俗也一并记录下来。”

伯益说:“这有点难。我们已经勘定的名山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单单出产铜矿的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矿的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

大禹说:“可以让夷坚帮忙整理收集资料。可以画括象图理清地势。可以按照一定格式记录下来。比如,记录一个地方,顺序为:山——水——动物,包括部落,种族——草木——矿产——崇拜神物。这样就会有头绪,简单扼要。那个前不久前来投奔我们的关龙化义很博学,能文能武,也能让他帮忙。”

伯益说:“行,就让夷坚和关龙化义帮忙记录整理资料。”

大禹说:“我们还要将天下十二州划定为九州。这个任务更艰巨。”

伯益说:“是啊,十二州是天下十二派势力分裂国土,各自为政所形成的。我们要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按照中央的意志,将行政区域划分为九州,是根据山川地理形势来划分的,肯定有人因为利益受损,起来反抗。”

大禹说:“所以我们既要调查国土资源,划分九州,还要借此机会打击国家的分离势力,将内患清除干净。

伯益问:“我们打算具体怎么做?”

大禹说:“我们的队伍顺着山脉的山势行走,一路上要砍伐树木为路标,尚未疏通的河道要继续疏通。再根据各处土地的贫瘠或丰饶状况,来制定进贡中央的贡赋等级。在砍伐树木修筑道路作为九州疆界的时候,要提防反抗部落对我们的偷袭;遇到公开对抗的,要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消灭掉。”

伯益说:“行,先让伯夷将你的意思传达下去,让大家清楚你的意图。”

这时,伯夷进来说:“女攸来了,要见大禹。”

大禹说:“让她进来吧,也许家里有什么事。”

伯夷刚要转身去请女攸,女攸已经自己走进来了。伯夷走出帐篷,伯益也跟着他走出去。

女攸是女娇的妹妹,却长得不像女娇。大禹第一次看到女攸,听说是女娇的妹妹,很是吃惊。心里想:“如果说阿其是女娇的妹妹,我一定深信不疑。可是说女攸是女娇的妹妹,倒让我感到十分奇怪,因为没半点相像的影子啊。”

这时看到女攸,大禹又想起阿其,心里想:“如果阿其是女娇妹妹就好了。”

好什么?因为大禹想起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帝,当时舜帝也是担任百官之长。

也许阿其长得太像女娇了,虽然她已经失踪好几年了,可是大禹觉得她一直在身旁。昨天晚上,他在迷迷糊糊之中走进梦乡,就看见一个人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走到他的跟前,他感觉是女娇,又觉得不对,分明是阿其呀。他问道:“这是什么汤?”

她调皮地说:“薏苡汤?禹余粮?青蒿汁?让你猜。”

大禹明白过来,她是阿其!因为他看到阿其在雪浪奔腾的龙门前端给他一碗薏苡汤,看到阿其在曲曲弯弯的盘钩河畔递给他一碗禹余粮,看到阿其在落花飘零的沟渠边给他喂蒿叶汁。她不是阿其,还能是谁呢?

大禹说:“阿其,你回来了?我知道你给我熬了薏苡汤。我喝,我喝。”

大禹要去接阿其手中的陶碗,却感觉阿其越退越远。

大禹急忙扑上去,想揽住阿其,却扑了空……

女攸当然不知道大禹在想什么,他看到大禹没有发话,就主动说:“姐夫,我姐叫你回家一趟。”

大禹好像刚从梦境回来,看到女攸,才回过神来,问道:“阿娇让你来的吗?有什么事?”

女攸不满地说:“没事就不用回家吗?你已经两次路过涂山,都没有进家门了。这次专程回去一趟,不应该吗?”

大禹尴尬地说:“那两次不是因为有要紧事要去做,中途不能耽搁吗?”

女攸说:“什么要紧事?说来听听,也好让我回去跟我姐解释,免得她以为你想抛弃她。”

大禹急忙说:“哪能呢?我怎么会……我是为了救人,中途耽搁不得。”

女攸说:“那你说说,说具体一些。”

大禹只好说:“那一次是因为天吴部族酋长亲自找我去救人。由于涨大潮,大海里的各种怪物都涌到大江大泽来了。震泽那里突然出现成群结队的大章鱼,把渔船都掀翻,把落水的渔民都吃掉。你也知道,大章鱼是天吴部族的崇拜神物,天吴人不敢去伤害它呀。所以消灭那群吃人的大章鱼,只好由我亲自出马,去做恶人了。”

女攸“哼”了一声,说:“别人比较重要,我姐比较不重要。”

大禹不悦,说:“你怎能这样说呢?你姐在家里呆着,好好的,天吴部族的人面临的,可是灭顶之灾呀。幸好我及时赶到,被掀翻的渔船不是很多,被吃掉的人也算少数。可是那群大章鱼是从深海游来的,要多凶猛就有多凶猛。在震泽掀起滔天巨浪,把渔船当做玩具戏耍,那几丈长的八条巨爪,要缠死人,那是比吃饭还要容易的事。天吴人是靠打鱼为生的,碰上部族崇拜的神物要吃人,那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好在我派出神勇的射手,用强弩利箭射死了那群吃人章鱼,算是让天吴人平安躲过一次大劫。”

说到这里,大禹眼前浮现出与大章鱼的那一场恶战——

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一只大章鱼缠住渔民,正要吞食,关龙化义腾空而起,挥舞大叉,刺向章鱼圆滚滚的身子。章鱼两只大眼看到明晃晃的大叉朝它刺来,连忙扔掉到嘴的美食,也腾空而起,将巨爪伸向关龙化义。关龙化义连忙挥舞大叉,抵挡那些想要捆绑他的巨爪。大章鱼无法靠近关龙化义,又降到水面兴风作浪,关龙化义被水花雪浪迷住了双眼,看不到大章鱼再一次对他伸出巨爪。

眼看关龙化义就要被八条巨爪缠住,性命难保,幸好大禹持斧赶到,大斧一挥,将那八条巨爪斩断。大章鱼失去巨爪,变成圆滚滚一个肉团,再也无法袭击关龙化义了。正要沉入水底,逃向海口,却让大禹的开山斧劈成两段,溢出黑墨,将一大片水域染黑。那群章鱼就依靠黑漆漆的墨水掩护,逃往海口,回到深海去了。

一些小章鱼还留在震泽,兴风作浪,还想吃人。待到黑水散去,水又变清,站在岸边的弓箭手们利箭齐发,把它们都射死在深泽里,浮到水面,成为猎物……

那些章鱼是真正的美味佳肴呀。可是大章鱼是天吴人崇拜的神物,他们不敢吃心中的圣物呀。大禹说:“你们不敢吃章鱼,那么,这么多的美味我就要把它煮熟,然后运回去犒劳我的治水大军。”

关龙化义命令弓箭手们搬来天吴部族所有的大陶鼎,在湖边点火烹煮章鱼。煮熟的章鱼虽然缩水厉害,但依然很多。关龙化义让手下在陶鼎沸汤中放了许多盐,章鱼进一步缩水。这样,不但不容易发臭,而且也方便运载。

谁知当他们的牛车满载煮熟的章鱼要离开震泽前夕,天吴人看到一车车章鱼散发出诱人香气,又舍不得了。半夜纷纷起来偷章鱼。而关龙化义他们又不干了。眼看双方就要大打出手,酿成一场流血械斗,关龙化义觉得打下去后果严重,只好请来大禹,给大家主持公道。

大禹征求天吴部族方伯的意见之后,对大家说:“如果天吴部族的人敢吃章鱼,那么,就让关龙化义留下一半章鱼给天吴族人;如果天吴族人不敢吃章鱼,关龙化义就把章鱼全部载走。”

大家都觉得还能接受。谁知天吴部族的一位长老拄着拐杖,大声嚷道:“天吴人不能吃章鱼;关龙化义,你是从哪个部族来的?你们不许带走章鱼,因为你们也不能吃章鱼。”

关龙化义说:“不管我来自哪里,我都知道章鱼是食物。怎么不能吃呢?”

大禹和气地问长老:“你说这些章鱼谁才能吃?”

长老说:“谁也不能吃。”

大禹问:“那这些章鱼怎么办?”

长老说:“找个地方埋葬。它是我们天吴人的崇拜神物啊,不能吃它呀。”

许多人叫起来:“就许章鱼吃人,不许人吃章鱼?还有天理吗?”

天吴族长也说:“如果不是大禹派来精兵强将消灭这群大章鱼,我们天吴部族的渔民都无法打鱼了。已经被大章鱼吃掉那么多人,你还认为只能章鱼吃人,不能人吃章鱼呀?”

长老愣住了。大禹说:“应该破破旧风俗,大家都可以吃章鱼。关龙化义,留下一半章鱼吧。”

天吴族人兴高采烈,开始从牛车上卸下一筐筐章鱼。

长老目瞪口呆,无可奈何,无话可说。

关龙化义他们带着一半章鱼,跟着大禹,直接回到宿营地……

女攸听完大禹的追述,不好意思再责备大禹了。

女攸又问:“那第二次呢?第二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又是为了谁呢?”

大禹说:“那一次更紧急,确实不能在涂山逗留。那一次是为了去救我们治水队伍的六位考察队员。”

女攸问:“怎么又是救人?”

大禹说:“童利带人到裸国考察淮水支流的源头,一进山谷,就被睡草熏昏,在草丛里睡着了。醒来之后,看到许多男女只穿遮羞布,在温泉湖里耍水嬉戏。童利说,这些狗男女,与禽兽何异?我们还是赶快走吧。他们急忙离开那些只穿遮羞布的男女,继续进山。不料到了山坳里,看到有人在水田里薅草。无论是薅草的壮年男女,还是到田边送饭的老人孩子,他们也只穿遮羞布。他们还一边薅草,一边唱山歌调情呢。”

女攸问:“人家只穿遮羞布与你们何干?童利他们为什么会被抓呢?”

大禹说:“当时还是竖亥见多识广。他说,这里是裸国,他们是不穿衣服的。我们穿衣服来到这里,恐怕会被他们当作异类抓起来。大家一听,急急忙忙继续往山溪的上游走。最终看到一个山顶湖,找到水流的源头。开始往回赶,还是遇到许多只穿遮羞布的男女。他们为了抄近路,离开山溪,结果迷路了。童利看到路边冷水田里有个人,特别矮小,其实是因为他大腿以下都陷在冷水田里。童利没看清楚,就问他,小矮人,出山的路怎么走呀?那人很生气,就故意给童利指了一条反向的山路,害他们走到裸国的寨子里去了。裸国的人们看到童利他们夏天还穿着衣服,就把他们全抓起来……”

女攸问:“他们全被抓了,那你又怎么知道呢?”

大禹说:“面对没穿衣服的山民,他们身上的衣服全部被剥光。裸国人说,你们大热天还穿衣服,是认为你们很有礼貌吗?可是为什么迷路时问路,却那么没礼貌,骂人家是小矮人呢?可见你们穿衣服就是假正经。童利这时才看到,责备他们的,就是那个被他叫做小矮人的裸国人,他的身量其实还算高,并不矮。童利觉得确实是自己没礼貌,所以只好自认倒霉。”

女攸说:“你还是没说出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童利他们被裸国人抓去。”

大禹说:“裸国人认为童利他们穿衣服是假正经,说话又那么没礼貌,就不饶恕他们,准备过几天把他们六人全部宰了,作为祭祖的牺牲肉品。好在竖亥机智,跟看管他们的人说,他有一袋粮食藏在温泉湖附近,愿意将那袋粮食送给他们。看守信以为真,就让竖亥带路,去取那袋粮食。竖亥把看管带到有睡草的地方,看守就在草丛里睡着了。竖亥凭借自己的好脚力,连夜逃出山,向我报信。我只好亲自跟着竖亥去救人。心急火燎,路过涂山,怎么还有心思回家呢?”

女攸反而着急地问:“后来怎样?情况紧急,路过涂山没回家可以谅解。”

大禹说:“后来我想,裸国人无非痛恨童利假正经,对他们没礼貌,看不起他们不穿衣服。所以我就跟竖亥都将衣服脱掉,只穿遮羞布进山。到了裸国寨子,看到裸国人把童利他们五个人捆绑起来,正要行刑问斩呢。旁边的陶盆装满水,被烧得沸腾起来,准备用来烹煮牲礼呢。我连忙大喊,刀下留人!就跟酋长说,他们不是故意要冒犯裸国人,他们只是不知道贵国的风俗,没有礼貌而已,罪不当斩。裸国酋长认为我说得入情入理,又看我只穿遮羞布,没有穿衣服,却带了两袋他们最需要的海盐,觉得我很懂规矩,就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他们不死。我最终就用两袋海盐,将人赎了回来。”

女攸问道:“童利不是大力士吗?怎么会被裸国人抓住?”

大禹说:“个人力气再大,也难抵数十人的力量啊。所以说,集体的力量才是无敌的,团结一致就是力量。”

女攸望着大禹,露出无比仰慕的神情:“你不愧是伟大的禹。”

大禹继续说:“自从发生那件差点闹出人命的事故以后,我吸取教训,每次治水需要进入一个部族的地盘,总要预先了解那个部族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按他们的规矩行事。从此,任何事情都好办很多,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女攸说:“我不再责备你了,你是为天下苍生而活的圣人。”

大禹说:“不要这样说,我没那么伟大。我只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要对天下苍生负责,有时只好暂时忘记自己的小家而已。”

女攸说:“那还不是圣人吗?不过,你这次一定要回去。我姐怀孕了。”

大禹惊喜地说:“太好了,我有儿子了。你回去告诉你姐,我会回去看她。”

女攸说:“好,你要说话算话呀,不要再路过家门而不入了。”

说完,女攸就回涂山去了。

可是,过了不久,大禹又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那是为什么呢?

震泽附近有个防风氏,是个巨人族。族人身高都超过十尺。酋长防风身高竟达到一丈三。由于防风氏是蚩尤的旧部后代,对中央历来怀有怨恨之心。防风国土主要是沼泽,大禹领导治水民工和防风族人齐心协力,挖掘三条沟渠,排水入苕溪,使防风国处处稻花飘香,成为著名的米粮川。那年由于沟渠堵塞,又遭遇暴雨,防风国又成为泽国。防风氏酋长不带族人清理沟渠,而是引积水排入震泽。由于连日暴雨,震泽水位大涨,大水反而倒灌防风国,使防风国的水灾更加严重。

大禹正要回涂山看望女娇,接到防风国急报,哪里还记得回家探亲,带着治水民工,急急忙忙直奔防风国而去。虽然路过涂山,却马不停蹄,又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留下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年传说。

大禹到了防风国,看到白茫茫一片大水,防风国的农田、猪圈、牛栏、住宅,全部淹没其中。鸡飞狗跳,大猪小牛水上漂,男女老幼全都逃到防风山上。大禹气得大骂防风氏酋长:“你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呀?改变我们早就定下的治水策略,致使万亩良田又一次泡在水中。”

防风氏酋长知道自己指挥错误,却不愿意认错,假装糊涂,反问大禹:“什么治水策略呀?我跟你什么时候定下的?”

大禹忍着气,耐心地说:“不是跟你说过吗?防风国地势没比震泽高,所以从前是一片沼泽地,到处积水茫茫。不然怎么称作汪芒氏呀?只有以东海为壑,将积水排干,这里的沼泽地才能变成农田。我跟你定下的治水策略,就是因势利导,挖掘三条沟渠,将积水引到水位更低的苕溪。”

防风氏说:“三条沟渠都堵住了,我将大水就近引入震泽,没想到会这样。”

大禹说:“不是距离近就可以省力气。当年我就说过,不能依靠震泽泄洪。”

防风氏说:“那现在怎么办呀?”

大禹说:“现在要发动民力,将三条沟渠重新疏通,将大水导入苕溪。”

防风氏只好前去防风山,向族人喊话:“大禹来了。要求大家下山,去将淤积的三条沟渠挖通,让大水流入苕溪,才能使防风国重新见到干地。”

防风国的族人听说大禹来了,都十分兴奋,纷纷下山,参加抗洪,防风氏就跟大禹一起率领族人疏通沟渠,将洪水导入苕溪。

勾龙要求自己去测量地势,寻找更有利于泄洪的捷径。大禹说:“这里处于防风山的南面。原本有个浅湖,其实就是积水的沼泽,环湖有九里之长。湖名风渚,只因水中洲渚星罗棋布,四周又全是芦苇荡。防风氏就在湖中一个纵横几十丈,名叫豸山的洲渚上修建了草屋,领导着防风山麓和各个洲渚上的百多户族人。后来我跟防风氏发动族人,挖掘了三条沟渠,将积水导入苕溪,使风渚变成良田。如果你能找到比苕溪更近,比苕溪水位更低的河流,就真的找到泄洪的捷径。”

勾龙一听,兴奋地说:“我的想法跟干爹相同。我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捷径。”

很快,勾龙果然根据山势测量,在防风山对面的山崖找到捷径。只要打通小石壁,就可以让积水直接跌入比苕溪更低的山溪里。

大禹又用凿通壶口的办法,用火烧水浇,二十几天就打通小石壁,使防风国的大水很快就排干。大禹说:“勾龙啊,你是真厉害。以前大家只知道你水性好,如今才发现你是个治水奇才。以后治理水患的事,就交给你了。”

勾龙说:“我能跟着干爹,做干爹的助手,就很不错了。”

大禹说:“你需要学会独当一面。我还有许多事要做,忙不过来呀。”

勾龙说:“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替干爹分忧。”

大禹对身边的防风氏说:“勾龙已经根治了这里的水患,今后你要跟后稷学习栽种水稻,把你们防风国变成米粮川。”

防风氏说了一句“不用你说”,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娥早已调粮回来,这时跟伯益一起走过来,伯益问大禹:“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调查五藏资源?”

大禹说:“这事要抓紧。我们晚上好好商量。”

勾龙知道要开始走遍神州大地了,感到莫名兴奋,忍不住问大禹:“五藏资源调查要从哪里开始呢?”

大禹说:“你晚上跟小娥一起来参加讨论。”

小娥和勾龙都喜出望外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