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皋陶来找舜帝,沉吟半晌,却不说话。擅长洞察人心的舜帝知道他有难言之隐,就说:“有几件重要大事要跟你商量呢。”
皋陶惊醒过来,说:“什么大事?君上快说。”
舜帝说:“朕想定都蒲坂。你说可好?”
皋陶说:“帝尧的太庙在平阳,他儿子那么多,应该留一个在平阳,封他做陶唐氏方伯,让帝尧世世代代享受子孙的香火。”
舜帝说:“朕就是这样考虑,才打算将蒲坂建为都城。”
皋陶说:“蒲坂离君上的老家沩水湾只有咫尺之遥,君上在那里处理政务已有三年之久。辟为都城正适合。”
舜帝说:“看起来你对朕想定都蒲坂的根本原因并不了解。”
皋陶一愣,问道:“那君上说说,根本原因是什么?”
舜帝说:“蒲坂位于河东,临近大河,交通便利。在蒲坂建都,可以更轻松地调配民力。从地理而言,蒲坂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你知道几百年前黄帝和蚩尤打了那么多年大仗,是为了什么吗?还不是为了控制盐池吗?河东盐池离蒲坂仅有一百余里。掌握了盐池的出产,也就掌握了神州的经济命脉。”
皋陶说:“哦,那我们要尽快将新都城修建起来。”
舜帝说:“除了需要将城墙加高以外,朕不想大兴土木,用旧宫室,因陋就简,也就可以了。”
皋陶说:“难怪万民都赞颂君上是个明德之君。”
舜帝的都城蒲坂,就是当今的山西永济。
舜帝说:“你我之间,奉承话还是不要说吧。我要跟你商量的另一件事是,司空准备推行行政区划的改革,要将帝尧时代的十二州削减为九州。我很担心会激发矛盾,掀起政治狂澜,引发内战。”
皋陶说:“帝尧时代的十二州,是当年地方势力分裂割据的结果。当年大洪水,内忧外患,各地分离势力抬头,都妄图趁机脱离中央管辖,帝尧只好暂时让步,顺从他们的意愿,将行政区域划为十二州。那是权宜之计啊。现在司空要将十二州重新划分为九州,这是好事,君上应该放手让他去做。”
舜帝问:“万一搞砸了,那将如何是好?”
皋陶笑着说:“万一司空搞砸了,那是他的错误;君上再出来收拾残局,君上有所作为,收获的是人心。这样对君上不是很好吗?”
舜帝不由一怔。皋陶说:“如今夏禹威望有如太阳,光芒四射。功高震主啊。如果他重新规划九州出了乱子,君上再出面平息内乱,不就能够打击他的嚣张气焰,树立君上的威信吗?”
舜帝说:“嗯,有点道理。那这件事就交给夏禹去做。”
皋陶说:“不是我要陷害大禹,而是认为他不能盖过天子的风头。你想想,帝尧当年是什么出身,君上又是什么出身,君上当上天子容易吗?”
舜帝一愣,有点自惭形秽,说:“是啊,帝尧是帝喾的亲生子,身高十尺,眉毛八彩,朕怎么能够跟他相比呢?”
皋陶说:“帝挚也是帝喾的亲生子,又是帝尧的大哥,他只坐了九年天下,就将天子的宝座拱手让给帝尧。君上知道他是怎么下台的吗?”
舜帝说:“不是因为他的弟弟帝尧贤能,远胜过他,他只好让贤吗?”
皋陶说:“是啊,当时帝尧只有二十岁,却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万民仰望他,犹如彩云覆地,禾苗向阳。他富而不骄,贵而不纵。能敬有德之人,使九族相亲相爱。他光芒万丈,使帝挚相形见绌,不让位给他行吗?”
看到舜帝神色黯然,皋陶又说:“你不觉得如今夏禹民望之高,已经超越帝尧了吗?到处都可以听到赞颂伟大的夏禹之歌谣,我没听过有那么多歌谣赞颂尧帝呢。你可不能掉以轻心啊。你可不能让帝尧迫使帝挚让位的故事重演啊。”
舜帝说:“二十岁的帝尧能够迫使他三十多岁的大哥帝挚让位给他,更主要的原因是帝尧的母家陈锋氏比帝挚的母家邹屠氏实力强大太多。”
皋陶说:“听说夏禹已经娶妻了,跟君上相比,他也有强大靠山了。”
舜帝吃了一惊:“他这么多年只忙于治水,不是一直没有娶妻吗?”
皋陶笑着说:“夏禹不是男人吗?每一年的桑台之会他都不赴会吗?”
舜帝更加吃惊:“难道夏禹娶了在桑台跟他相亲的女子?”
皋陶说:“可不是吗?听说夏禹去江淮治水,恰逢仲春桑台之会,他跟涂山氏的公主女娇定情之后,竟然让女娇有孕了。他就在涂山娶了女娇。”
舜帝问:“涂山氏?这个方国大吗?”
皋陶说:“据说涂山氏是江淮大族。我想,夏禹如今也有强大的靠山了。妻家比母家还要可靠呢。他的母家是有莘氏,势力没涂山氏那么大。”
舜帝沉思片刻,喃喃自语:“你昨天说的没错,朕确实得罪过人,确实有人怨恨我。夏禹的父亲崇伯鲧,是我将他流放到羽山的。后来帝尧下令砍下他的一条腿,也是我去羽山执行的。我亲眼看到崇伯鲧跳进羽渊,是我逼死崇伯鲧啊。如果说夏禹一点都不记恨我,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后来抛弃个人恩怨,任人唯贤,重用夏禹,如今又将夏禹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司空高位,他应该不再记恨我吧?亲家公,朕当时任命新九官,征求过你的意见,你怎么没有提醒我呢?现在再说这件事,有什么用呢?”
皋陶说:“当时夏禹民望不是如日中天吗?我若提醒君上,君上不会认为我是出于私心吗?因为如果没让夏禹当司空,而让别人当,满朝大臣望过去,除了我,还有别的人选吗?”
舜帝点头说:“说的也是。”
皋陶说:“如今三十岁的夏禹,功劳比当年二十岁的帝尧大了不知有多少倍,民望就更不用说了。我拿过去的故事来说,无非是提醒君上,留神那种功高盖主的年轻人。身高九尺二寸的夏禹,虽然没有达到帝尧身高十尺的高度,可是跟君上相比,那也不是高出一星半点儿而已呀。”
看到舜帝低头沉思,皋陶又说:“以后要征服三苗,一定不能让夏禹领兵。”
舜帝抬起头,诧异地问道:“为什么?”
皋陶说:“夏禹治水已经功高盖世,民望盖主,一旦拥有军功,拥有强大的军队,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舜帝知道皋陶话语的深意,不由自主地点头不已。马上说:“来人。”
亲随走进来,舜帝说:“马上派人给大司空伯禹传达我的旨意。命令司空伯禹进行全国山川五藏调查,划定九州。不许武力攻打三苗之国。”
亲随道声“遵旨”,便传达旨意去了。
这个时候,大禹在做什么?他真的想趁着治水大军正在江淮,与三苗之国隔水相望,就因利乘便,一举攻灭三苗之国这个心腹大患吗?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