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 舜帝作韶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2:43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舜帝将法治和德治的文化建设交给皋陶去负责,又想到音乐艺术对万民的教化作用也不可忽视。他觉得艺术熏陶这事只有自己亲自去做才行。

舜帝出生在音乐世家,音乐天赋极高,自幼接受音乐的熏陶,对音乐艺术有深厚的造诣。不仅弹得一手高妙的五弦琴,而且精通其他多种乐器。尤其可贵的是,他还能创作歌赋,对诗歌的教化功能有独到的理解。

那天下朝以后,走进琴室,又坐下来弹奏五弦琴。一边抚琴一边想:“共工氏、驩兜氏,都是炎帝的后代;崇伯鲧更是黄帝的后裔,他们都是天潢贵胄啊,怎么都会变成乱臣贼子呢?”

舜帝手按在五弦琴的琴弦上,不再抚琴了,陷入沉思之中。帝喾时代、帝挚时代、帝尧时代的帝位传承往事一一从心头掠过:“帝喾将帝位传给长子帝挚,帝挚却无法守成,仅仅在位七年,年纪轻轻就只能将帝位拱手禅让给年仅二十岁的弟弟帝尧;帝尧声望如天,长子丹朱却脾气暴躁,冥顽不灵,行事悖谬而好争辩。最终把已经坐上的帝位也弄丢了。朕不能使过去的悲剧重演。”

舜帝叹了一口气,有了危机感,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策:“把贵族子弟们培养成有教养,有美德的新一代,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朕要用音乐、诗歌等艺术教育手段,塑造贵族子弟们的审美人格,让贵族子弟们成为有教养,有品位,正直善良,纯洁美好的有德之人。”

舜帝当即召来典乐官伯夔,对伯夔说:“朕在任命你为典乐官的时候嘱托过你,要用音乐艺术熏陶教化年轻一代,你还记得自己的使命吗?”

伯夔说:“君上交给微臣的使命,微臣日夜记挂心头,如果不能让贵族子弟在音乐的熏陶下,成为正直又温和,宽大又坚韧,刚毅不粗暴,简约不傲慢的有德之人,那就是我最严重的失职。”

舜帝说:“诗是表达志向的,歌是吟唱心声的,声是用音调伴随歌咏的,律是用节律调和音声的。你要让八种音调和谐鸣奏,次序不可相乱,这样就能达到神明与人类的和谐沟通。”

伯夔说:“君上对音乐情有独钟,君上的音乐天赋和造诣都无与伦比的高妙。微臣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君上对微臣寄予厚望,微臣一定不辜负君上的重托。”

舜帝说:“黄帝曾经创制颂歌《云门》,帝尧曾经创制颂歌《咸池》,朕要创制颂歌《箫韶》,也就是《韶乐》。朕演奏《韶乐》,需要以箫、笙之类的管乐为主,还需要五弦琴之类的弦乐为辅,还需要多种打击乐器配合节拍。朕负责作曲,其他歌者、舞队、乐队,你都要负责起来。”

伯夔大喜,说:“谨遵圣命。”

伯夔离开以后,舜帝就从乐器架上取下一只箫管,走到后园,就在一棵银杏树下,开始吹奏箫管,创作《韶乐》。

当苍凉的箫声响起,舜帝的脑子里便浮现出南方山清水秀的美丽风光。如果没有战争,那里就是欢乐祥和的家园。种桑养蚕,缫丝织帛;种麻沤皮,纺纱织布;插秧种稻,采摘谷穗,碾谷舂米;张罗捕猎,网开一面,不必涸泽而渔……

舜帝眼前仿佛看见梯田青青,森林阴翳,百鸟齐鸣、百兽起舞的美妙景象。那是他心中的理想啊,没有战争,天人合一,他就将自己的感受融入音乐之中,用箫管吹奏出来。

箫声不再苍凉,而变得中正平和,这就是他追求的音乐教化呀,他希望年青一代在这样的音乐声中得到艺术熏陶,使社会和谐,不再道德沦丧。

那天早朝,舜帝对伯夔说:“朕的《韶乐》已经制成,一共九成,我们明天可以开始演习了。你的乐队准备得怎样?”

伯夔回答:“为了演奏韶乐,微臣已经组织了三十二人的乐器队,三十二人的舞蹈队,准备了供使用的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一共四十种。”

舜帝满意地说:“很好,那么下午我们就可以到大室去练习演奏了。”

这时,使臣来报:“启禀君上,昆仑山的西王母国欣闻君上登极,成为新一代的天子,特地准备了珍贵贡品,专程赶来敬贺。”

舜帝大喜,说:“西王母国路途遥远,特地来朝献贺,辛苦了,快快有请西王母国特使!”

西王母国的特使手捧一个豹皮匣子,快步走进来。也许那个匣子太沉重了,特使吃力地走到舜帝阶下,先小心翼翼地将匣子放在台阶上,才跪下叩头,行过大礼之后,才说:“敝国女主听闻神州新天子雅好音乐,特制珍贵乐器,前来进贡,以供赏玩。恭祝天子万年。”

特使说完,从台阶上捧起匣子,侍从接过手,走上台阶,将匣子放在舜帝跟前的案桌上。舜帝打开一看,原来是十二支碧玉制成的玉琯。舜帝拿起一支短笛一般的玉琯,仔细观看,玉琯中空,通体苍翠,闪耀玉光;虽然不长,却有六孔。舜帝将玉琯放到唇边,轻轻一吹,发出的乐音清越明亮,犹如天籁。舜帝大喜,连连说:“好玉琯,好玉琯!”

又对特使说:“赐坐。”

侍者连忙请特使坐在客席。舜帝又对特使说:“西王母国的玉琯堪称宝贝,朕十分喜爱。请转达朕对贵国女主的谢意。朕要赐给贵国女主十二件青铜飞鸟。”

西王母国的特使连忙站起来,弯腰拜手,说:“感谢天子赏赐。”

舜帝又对伯夔说:“伯夔,演奏《韶乐》的乐器,再增加十二支玉琯。你要马上去挑选十二名乐手。”

经过演练,伯夔掌握了舜帝所创制的《韶乐》精髓,那就是,中正平和的音乐才是尽善尽美的,它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使人成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

伯夔组织的《韶乐》舞蹈队,跳的是凤凰舞,百兽舞。女舞者身穿凤凰羽衣,翩翩起舞;男舞者身披百兽兽皮,跳踉而舞。

《韶乐》乐器队,用各种乐器,八音叠奏。金,用铜钟铜铃;石,用石磬玉笛;土,用陶埙陶缶;木,用木柷木敔;丝,用五弦琴瑟;革,用皮鼔;匏,用笙用簧;竹,用箫用篪。由于添加了十二支玉琯,乐器队变成四十四人。演奏起来,乐音更加复杂明亮,更富有表现力。

试演《韶乐》,就在大室。当八音奏响,玉振金声齐鸣,有如交响乐般的八引共鸣把群臣都镇住了,个个沉浸在中正平和的庄严宏伟乐音之中,如诗如画的艺术表现力令观者如痴如醉;当《韶乐》奏到九成,凤凰来仪,便进入高潮。只见披着凤凰羽衣的十六位舞者像凤凰从天而降,模拟凤凰,翩翩起舞;又见披着斑斓兽皮的十六位舞者像百兽跃出山林,模拟百兽,率真跳跃。出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场景。

舜帝见《韶乐》试演成功,情不自禁地自吟道——

受命治理(接受上天之命治理)

事无巨细(日理万机事无巨细)

天子奋起(天子勤政奋力)

百业熙熙(百业繁荣兴起)

群臣听了,都赞叹道:“《韶乐》太动人了,君上太伟大了!”

皋陶说:“《韶乐》肃穆典雅,堪比黄帝的《云门》,堪比帝尧的《咸池》,必能使万民和谐,国家太平,必能传颂千秋万代。”

皋陶的马屁没有拍错,舜帝创制的《韶乐》,是中华民族雅乐的第一乐章。在漫长的夏商周三朝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甚至到了秦汉时期,《韶乐》都被规定为宫廷音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叠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国家举行庆典、祭祀,都演奏《韶乐》,所以也被称为《大韶》。

舜帝正要散朝,侍者来报:“南浔国派使者前来进贡土特产。”

忽闻南浔国前来进贡。舜帝感到奇怪:“南浔国远在震泽之南,是个泽上沙洲小国,以捕捞为业。南浔国受到三苗之国胁迫,一直不敢前来进贡啊。今天肯定有事相求。恐怕是受到三苗之国的欺负吧?这个三苗之国,真不是省油灯,难怪夏禹一直想收拾它呢。朕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三苗之国欺负弱国,一天天坐大呀。”

舜帝想到这里,急忙下令:“宣南浔使者携带贡物觐见。”

不料侍者说:“南浔国所贡之物无法进殿,需劳君上大驾,前去观看。”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