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士官减刑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2:42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皋陶说:“君上的理想,就是微臣的理想。没错,据说三苗之国至今依然在施行蚩尤发明的五刑,十分残暴。我们可不能跟他们一样,将近千年过去了,还故步自封,不思改良,怎么能够适应当今的社会呢?”

舜帝说:“是啊,如今文明已取代了野蛮,人命关天,民意如天,朕自从当上摄政以来,就一再告诫执法人员,生命宝贵,万民需要尊严。要慎重啊,要慎重啊,使用刑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五刑不改良怎么行呢?”

皋陶说:“微臣跟司空初步考虑了几点,说出来,请君上定夺。五种肉刑确实很残酷,但它很有威慑力。完全废弃是不可取的,只是不可滥用而已。我们可以将五种肉刑的具体图象刻画在陶板上,供万民观看,可以起到警戒作用。这样做法,可以称作象刑。”

舜帝说:“象刑很好,很有必要让万民知道五刑的残酷,让万民不敢轻易违法作恶。朕明天就命令陶正去将五种肉刑的具体图像刻画在陶板上,烧制出来。”

皋陶说:“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替代肉刑。那就是流放。将那些严重触犯刑法的罪犯流放到蛮荒之地。让他们吃尽苦头,悔过自新,还有机会重新做人。流放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让这些罪人在边远荒凉之地自力更生,还能变荒地为农地,开垦出新的田园。”

舜帝点头说:“没错,朕在处置四凶时,就考虑到不能搞种族屠杀。上天有好生之德,杀人太多,上天难容。把俘虏流放到蛮荒,是一种比较妥贴的办法。”

大禹说:当年被微臣打败的驩兜人,被流放到南海,如今在蛮荒之地过得不错,还建起一个新三苗国。这样总比把他们全部消灭掉要仁慈得多。”

皋陶说:“犯五刑之罪而宽宥他们,减刑为流放,对流放地的远近,我都会有具体的规定。按照罪行轻重,流放到三类远近不同的地方。罪行轻的只去国都之外;罪行重的要去四境之外;罪行最重的要去神州之外。”

舜帝说:“要明察案情,明确罪行的轻重,做到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皋陶说:“虽然不能滥用肉刑,但是肉体惩罚还是需要的。鞭刑,就是用鞭子抽打;扑刑,就是打板子。这些刑罚可以用来惩治屡教不改,不思悔改的罪犯。”

大禹说:“对,这些刑罚如果全部废除,那我们对那些不思悔改的顽固罪犯就毫无办法了。”

皋陶说:“为了让罪犯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发明了牢房,根据罪行的轻重,采用相应的有期徒刑,将罪犯关押在牢房里,让罪犯失去自由,以此作为惩罚。”

舜帝说:“禁锢罪犯,让罪犯失去自由,这也是一种比较仁慈的刑罚。不过,我担心给罪犯提供餐食,会不会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皋陶说:“我们考虑到这一点了。可以让罪犯白天去劳作,夜晚才关闭在牢里。这样,罪犯就能自食其力了。”

舜帝说:“这样最好,把罪犯作为奴隶使用,就不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大禹说:“说到财政负担,还有一种惩罚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呢。”

舜帝惊喜地问:“还有这样的刑罚?那真是太好了。”

皋陶说:“我称它为赎刑,罪犯可以用铜块来赎罪,也可以拿财物粮食来赎罪。当然,有些罪行可以拿财物粮食赎罪,有些罪行不允许用财物粮食赎罪。”

舜帝沉吟道:“赎刑,双赢啊!只可惜天下太穷,谁有财物可以赎刑呢?”

大禹说:“待到将来天下富足了,这赎刑就能大大增加府库的收入了。”

舜帝说:“除了杀人犯不能用赎刑,其他罪犯都能用赎刑吧?”

皋陶说:“是的,杀人若可恕,天理亦难容。杀人一定要偿命。”

舜帝说:“嗯,减刑不是一味宽恕。”

皋陶说:“这些都是微臣跟司空商讨过的对改良刑法的考虑,请君上定夺。”

舜帝问:“那法治如何跟德治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治国效果,这一方面,你们考虑过吗?”

大禹说:“已有考虑,等明日早朝再让大士官提出来跟群臣讨论吧。”

翌日早朝,舜帝对群臣说:“大司空和大士官已经制定出减刑方案,朕要实施新的治国方略,不单单是依法治国,也不单单是以德治国,而是要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大士官,你能谈谈具体要怎么做吗?”

皋陶说:“法治的依据是法律和法规,德治的依据是五典和九德。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官,要以德治国,必须从自身做起。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又说,上行下效。说的是同一道理,那就是欲正人,先正己。”

舜帝说:“说得好!朕作为天子,你们作为官员,如果品德有亏,如何去当表率,去教万民安分守法呢?五典是朕创建的五种美德规范,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是家庭伦理常法。那么九德呢?想必是大士官倡导的官员个人品德规范吧?”

大禹说:“那九种品德规范,请大士官详细说给大家听听。”

皋陶说:“第一种,宽而栗,就是宽宏而威猛。这种人让人感到舒适宽松,又有一种威严,令人紧张,不敢轻慢;第二种,柔而立,就是温柔而有主见。这种人柔中带刚,温和而又坚定;第三种,愿而恭,就是圆通而恭敬。这种人,行为端庄,做事恭谨;第四种,乱而敬,就是松弛而警觉。这种人,富有才干,小心谨慎;第五种,扰而毅,就是柔和而刚毅。这种人,谦和温顺,果敢坚毅;第六种,直而温,就是正直而温良。这种人,爽朗率直,和气体贴;第七种,简而廉,就是随和而有棱。这种人,平易近人,又有原则;第八种,刚而塞,就是刚强不迂塞。这种人,坚持原则而能随机应变;第九种,强而义,就是强硬重情义。这种人,刚强不任性,强势讲道理。”

大禹说:“九德不仅仅指人的品德,还涵盖人的禀赋、气质和才干,这样的人才很难得。”

皋陶说:“君上可以通过让官员具体办事来检验他是否具备九德。”

舜帝说:“是啊,要达到九德的标准,太不容易了。大士官,检验官员是否具备九德,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皋陶说:“具有九德之人,堪称善士。其实,在我看来,只要具备三德,早晚谨行努力,这样的人就可以担任朝官了;只要具备六德,早晚严肃恭敬努力,认真辅佐天子,这样的人就可以担任方伯了;如果具备九德,并且去普遍实行这些美德,任用有才德的官员,让所有官员都能严肃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政务,这样的人,就一定能当好天子了。”

舜帝说:“怎样才能当好天子,做个仁君,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皋陶说:“不要给官员胡作非为、胡思乱想的机会。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当上官员,身居要职,那就是扰乱天命的大事;要代表上天惩罚有罪之人,依照刑法处罚有罪之人。我说的这些,应该行得通吧?”

舜帝说:“朕希望行得通。朕决定对官员三年做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罢免昏庸官员,提拔贤明官员。这样,吏治清明,百业就会兴旺起来。”

皋陶说:“君上谨记啊,作为仁君,并不是能一味仁慈。法律是用来约束万民的,刑罚是用来惩治坏人的。对坏人宽容,就会害好人受罪;无力制裁坏人的仁君和清官,都会被万民视为昏庸无能。”

大禹赞叹说:“大士官说得太好了!”

舜帝说:“作为大士官,法律法规是你制定的,审判大案要案是你的职责。你要成为官员的表率。听说你有一只神羊,叫獬豸。它明辨是非,嫉恶如仇,能帮你破除冤案疑案。你能不能给大家做一次示范呀?”

皋陶问:“君上,难道官员当中存在疑案错案?君上未能决断?”

舜帝说:“是啊,官员涉案,都要由朕亲自决断。如今府库丢失贵重的没羽,那是多年前僬侥国进贡的宝物。可是甲乙两位管理官员都不承认监守自盗。因为没有证据,一直无法决断。”

皋陶说:“明天早朝,让两位失职官员到神庙来。君上带群臣前来观看。”

翌日早上,当两位官员在神庙对神灵发誓以后,皋陶牵来他的宝贝神羊獬豸。大家看到神羊獬豸只有一只角,长在头部中央,浑身长着浓黑卷曲的羊毛,除了双目明亮,炯炯有神以外,跟普通小羊并无多大区别。心里将信将疑:“獬豸是独角兽,有那么神吗?是不是大士官皋陶在装神弄鬼呢?”

皋陶对两位涉案的官员说:“你们已经对神明发过誓了,都说你们是清白的。现在代表神明做出判断的这只神羊獬豸就在你们的眼前。甲君,你先来,走到獬豸跟前,你的眼睛跟獬豸的眼睛对视。我说走吧,你才能走开。”

甲官员走到獬豸跟前,眼睛直视獬豸那对炯炯有神的明亮大眼。那獬豸也睁着大眼,目不转睛地望着甲官员的眼睛。过了半晌,皋陶说:“甲君,走吧。”

甲官员走开了,皋陶对乙官员说:“乙君,去吧,跟甲君一样,站到獬豸跟前,直视獬豸的眼睛。”

乙官员看到甲官员没事,也镇定地走到獬豸跟前,眼睛直视獬豸的大眼。不料獬豸突然跳起来,用锐利的独角去牴乙官员,乙官员倒在地上,大腿鲜血直流。乙官员吓得大叫起来:“我认罪,我认罪,没羽是我偷的。”

真是太神奇了,大家都说:“獬豸真是神羊,是法律公正的象征。”

事后皋陶偷偷对舜帝说:“乙官员做贼心虚,眼光游移,獬豸心明眼亮呢。”

大禹却想:“獬豸受过皋陶严格训练,这也许是大士官的攻心术,心理战。”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