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 司空造田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2:41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勾龙走到皋陶家门前,看到大禹正走出来,就站在大门口等他。

大禹见到勾龙,就问:“怎么这么久才来呀?出什么事了?”

勾龙说:“莺莺要自尽,跳进大槐树下的池塘里。”

大禹大惊,说:“什么?出人命了?我们赶快去救人!”

勾龙说:“不用干爹去了,我们已经把她救起来了,仪狄送她回家去了。”

大禹放心心来,微笑说:“勾龙,想不到你一个人竟能救起她,不简单呀。”

勾龙说:“池水不深。如果是大泽大海,我肯定救不了她。还有,不止我一个人呢,仪狄也帮了我一把,我们两人合力,将莺莺拖上塘岸。”

大禹说:“什么?帝女仪狄?仪狄也懂得盯着莺莺呀?这孩子不简单。”

勾龙问:“皋陶今天娶儿媳妇,他家大喜的日子,还跟你商量什么公事呀?”

大禹说:“为官不能因私废公。皋陶跟我商量减刑,这是国家头等大事,等不得。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改革方案。舜帝明天也有公事要跟我商讨,我们回家吧。”

翌日早晨,舜帝请大禹去喝喜酒,好像是庆祝女儿姚玉出嫁,伯益大婚,其实是要跟大禹商量一件极为重要的政事,因为当时中央遇到空前的财政危机。

那天刚喝了一杯酒,舜帝就说:“司空啊,虽然水患遗留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你继续花费多年的大力气去治理,但是眼前最要紧的大事是需要你去主持开展农业生产,让万民能得温饱,让中央获得更丰厚的财源。这件事迫不及待呀。”

大禹说:“后稷教民稼穑,效果甚佳,鼎湖盆地已经变成米粮川了,府库粮食应该不会那么空虚吧?我现在急着要做的,是继续开辟道路,修渠挖沟,推广沟渠灌溉之法。此外,还要先解决土地产权问题。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大事。”

舜帝说:“对对对,沟渠灌溉之法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土地产权问题更加重要。大洪水过后,生民流离失所,四处迁徙,各方国的地盘都发生很多变动。如果土地产权没确定,各方国上缴的贡赋就没个标准。”

大禹说:“我决定按照沟渠分割土地,分赐给各个方国,让各方国植树为界,封起四疆,确定经界。各方国经界确定下来,才有办法完善贡赋制度。”

舜帝感慨地说:“是啊,要让民众安心生产,就要让他们知道哪块土地是属于他们的。而封赐土地给各个方国,也是对支持你多年来治水的方伯们实实在在的奖赏。这样,我们中央也才可以通过增加贡赋的收入,来解除粮食财政危机。”

大禹沉吟道:“由于帝尧归天,我刚刚为江淮生民除掉巫支祁这个大祸害,还没来得及治理那边的水患,就急急忙忙赶回来了。如今大局已定,君上已顺利继位,新的九官责任制也成功施行了,朝堂上有了专职官员,各司其职,应该不会有什么新的问题。我要尽快回去勘察江淮地形,尽快使那里变成鱼米之乡。这样,就能大大增加中央的贡赋收入,为将来征服三苗之国做好粮草准备。”

舜帝说:“让三苗之国归顺,不一定要打仗呀。但是生产粮食确实是国家头等大事。你赶快去吧。朝堂上的事,有皋陶可以协助我,你就放心吧!”

大禹说:“伯益新婚,就让他多住几天。伯夷有新的工作,就让他留下来吧。这回我不但要治水,还要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后稷去教民稼穑。”

舜帝说:“伯夷和后稷都可以跟你去。你的工作最重要,我会全力支持你。”

大禹说:“谢谢君上的大力支持。不过,我最需要的助手是伯益。”

舜帝说:“你放心,伯益不会因大婚而耽误治水,很快就会追随你去江淮。”

大禹说:“那我过几天就要出发,朝堂的诸多事务,就请大士官兼管了。横革,赶快去通知治水人员,做好准备。这次回去,有个大工程在等着大家呢。”

横革站起来说:“我知道你的计划,修大坝需要大批人员,我马上去通知。”

看到横革走出去,舜帝惊讶地望着他,大禹说:“不要惊讶,那里真的有件大工程要做,我几年前就考察过的。这个工程特别重要,能增加中央经济收入。”

舜帝问:“什么大工程?什么修大坝?能告诉我吗?”

大禹说:“当然应该告诉君上。微臣做什么事,都应该让君上知道。”

舜帝说:“既然我有必要知道,那就细细说给我听,也好让我长长见识。”

大禹说:“我治水不是单纯治理水患,而是综合性治理。包括修桥造路,修渠挖沟,推广沟渠灌溉之法。还要进一步考察山川、划分经界、资源调查等等。”

舜帝说:“嗯,你治水的大格局,大方略,我已经渐渐看明白了。”

大禹笑道:“是吗?君上已经看出我治水的宏观战略吗?请君上说说看。”

舜帝说:“是不是以海为壑,将百川之水引导向东,流进大海?”

大禹说:“君上果然看得明白。我考察测量神州的地势,就是西北高,东南低。要让百川向东流,才能汇入大海。这是总的治水方略。”

舜帝说:“大河九曲回肠,其他水流也弯弯曲曲,要让百川朝东,那可是真心不容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能懂得你的谋略吗?”

大禹说:“是啊,要让水流听话,是不容易。君上知道我是怎么导水的吗?”

舜帝说:“这个不大清楚。不是疏通河道,让它向东流入大海吗?”

大禹说:“在具体的做法上,不是单单只用疏导,有时候还要用堵法。”

舜帝大惊,说:“什么?还要堵?这不是跟疏导相对立吗?怎么堵啊?”

大禹说:“就是堵住水流,改变水的流向。让河水按照我的意愿流动。比如有一条河,河水原本流向北,我们在北面把它堵住,它只好转头向东流去。”

舜帝恍然大悟,点头说:“要让河水听话,有时真要用堵法呢。”

大禹说:“就是。这就是疏导和堵塞相结合的治水方略。我把弱水导入流沙河,把渭水导入大河,把黑水导入南海,把大河导入北海,都曾经这样做过。”

舜帝说:“老天爷啊,堵住水流,让水流按我们的意愿改变流向。那需要多少土石,需要多少民力呀?这是多大的工程呀?这简直就是移山填海嘛。”

大禹说:“是的,就是移山填水。我一般都会沿水边寻找少石多土的山丘,在山腰挖掘,使山崩塌,用塌下的土石来堵住水流。这样做,不是事半功倍吗?”

舜帝说:“这么说,你这次要做的大工程,就是要移山填水?就是要挖塌土山,堵住河流?你是为了要让江水流入大海,还是为了要让淮水流入大海呀?”

大禹说:“这次确实是要崩山堵洪。但不是要疏导江水淮水入海,而是要让江水改变流向,导水流入北彭蠡泽,减少江水东流的流量,使它不再漫入涂山一带,可以使那里形成大量可耕农地和宜居土地,给神州增添一个大大的鱼米之乡。”

舜帝大喜,说:“好啊,这个工程太好了。到头来不仅治水,还是造田呀。”

大禹说:“就是造田。只要三苗之国不来捣乱,虽然这个工程浩大,需要筑一道大水坝,但我还是有信心发动民力,把它修建成功,造出一个米粮川来。”

舜帝说:“三苗之国确实很可恶。不过现在消灭它还为时过早。如果三苗之国不安分,你不要大打出手,我会恩威并施,用怀柔政策降服它。不是更好吗?”

大禹说:“当然,能够用怀柔政策降服它,那是最好。我会做两手准备。”

大禹拜别舜帝,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都城,重新出发去治水,便急着回去安排家事。匆匆走在路上,看到一对男女牵手走路,谈笑风生,那位女子神态竟然酷似阿其,心中好不惆怅:“阿其,你还在人间吗?我这次回去,还能找到你吗?”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