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五章 简修世室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3:08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大臣们走了,负责百工的伯垂和童利来找禹帝,伯垂说:“世室完工了,请君上过去看看。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会命人及时修改。”

禹帝问:“是不是按照最简陋的方式建造成的?”

伯垂说:“建立世室是有制度的。我都采用最省工最省材最省成本的方式。”

世室,就是明堂,国家为天子兴建的宫殿,天子用来祭祀和布政。夏称世室,商称重屋,周称明堂。明堂的称呼一直延续下来。禹帝对横革说:“去看看。”

禹帝就和横革坐上伯垂和童利的牛车,一起去看新建成的世室。在牛车上,禹帝问伯垂:“为了修筑世室,你一定对它很有研究吧?能说说世室的制度吗?”

伯垂说:“根据世代流传,天子居世室的制度是黄帝时代制定的。建筑世室有规定:在世室的下部,潮湿之气不能达到,在它的上面,浓雾寒露不能进入,四方之风不能侵袭;土墙不粉饰,木梁不雕刻,金器不刻画;穿衣用全幅,边角不剪裁;冠冕用平直,不修饰;世室广大,能集会、行礼、发表政事文告;安静、洁净,用来祭祀天帝,礼敬鬼神。实行世室制度,告诉天下万民,要知道节俭。”

禹帝说:“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还是先帝对我的公开表扬呢。想不到竟然是黄帝定下来的制度。如今朕身为天下共主,如果仅仅勤于政事,无法廉洁奉公,是很难立威的;如果没有威望,政令是无法推行的。虽然说,有了国家,就有君主,有了君主,就有世室。这世室是非盖不可的。但是,朕绝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脂民膏。朕只要有个祭祀的大庙,有个布政的大室就行。”

伯垂说:“这世室虽然简朴,但二者兼而有之,君上前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到这里,牛车已经停在新落成的世室之前了。四人鱼贯下了牛车,一眼看到的世室,规模不小,但是简陋粗朴。墙壁是版筑土墙,屋顶是三重茅草覆盖。禹帝说:“伯垂,你干得不错,堂堂世室,盖得朴素无华,简洁大方,我很喜欢。”

伯垂和童利带领禹帝和横革走进世室,边走边介绍:“世室的规模适中,中间大堂,南北距离为二七一十四步,宽比长增加四分之一。大堂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大室;中央的土大室为四步,其他四个大室为三步。室内四面有门,门两侧各有一窗,用白灰刷墙,门堂的面积是正堂的三分之二。”

由于政教合一,天下共主不但是君主,也是教主,独掌祭天之权,负责与上天交流。所以伯垂说:“世室五个大室,祭祀西边的是金大室,祭祀东边的是木大室,祭祀北边的是水大室,祭祀南边的是火大室,祭祀中央的是土大室。位于前堂的居室坐南朝北,有三个正门。有左右厢房的是太庙;没有左右厢房的是寝宫。”

伯垂和童利又带领禹帝和横革走出室外,绕着世室走了一圈,边走边介绍:“四面共有九层台阶,南面三阶,其他三面各有两阶;四方共有四个大门,分别叫做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

童利说:“世室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起居饮食在这里,祭祀上天在这里,祭祀祖先在这里,接见朝觐的方伯酋长在这里,养老尊贤,教育贵族子弟也在这里,举行宴会也在这里。世室的露天广场宽阔,举行骑射比赛、献俘仪式在这里,研究天文、举行告朔之礼也在这里。世室真是国家的中心,国家的心脏啊。非壮丽无以重威啊,这样因陋就简的建筑是不是太朴素了?”

禹帝说:“圣君明主以仁义为美,以道德为威,有谁是依靠宫室宏敞壮美来威服天下万民的?洪灾还在发生,万民刚刚脱离困境,获得温饱。为君者理当克制自己、节俭用度,解救生民危难。修筑这样简陋的宫室,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伯垂说:“天子住在世室里,一年四季,某一个季节,应该住在哪个房间里,走哪个门,穿什么颜色衣服,吃什么味道饭,听什么样音乐,发布什么号令,施行什么政策,都有一定规矩。如果不守常规,忽视常规,上天就会震怒,会以天象灾变警告。所以人君不但要对人事负责,也要对天变负责。我觉得,君上崇尚简朴,反对奢华,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一定会得到上天赞赏,连万民都会受益的。”

横革说:“你们说得对。无论上天神明,还是天下万民,都希望天子勤政廉洁,不喜欢天子奢侈浪费。可是,如果朝堂设置官员过多,给万民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这不也是一种对粮食的奢侈浪费吗?”

禹帝说:“横革,你在批评朕的官员多吗?诚然,先帝设置九官制,朕把它细化,官员的人数几乎多了一倍。可这是政治需要啊。”

横革问:“什么需要?君上不妨说给我听听,也可让我心悦诚服。”

禹帝说:“让中央权力越来越大,使地方权力越来越小。各部族的权力一大,中央就很难掌控;一旦地方各自为政,国家就有分裂而陷入混乱的危险。朕研究当年龟背玉板上的天启之书,制定出治国的《洪范》大法,将国家政事分为八大类,各类都设置具体管理负责人员,所以需要比较多的官员。对地方就只设两种官员,一种是负责管理山林沼泽狩猎事务的虞人,一种是负责督导农业生产的啬人。”

横革问:“不是还有为数不少的遒人吗?遒人算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

禹帝说:“没错,遒人是我发明的一种职务,非常重要。你们记得帝尧时代的上访制度吗?你们还记得帝尧自勉自戒的《尧戒》吗?”

横革点点头,表示记得,便低声吟唱起《尧戒》来——

战战栗栗

(我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

人莫踬于山(人不倒在高山上)

而踬于垤

(而跌倒在小土堆)

禹帝说:“帝尧为了不跌倒在小土堆上,在宫门前立了一根柱子,上面挂着一面旗子,还设立一面大鼓,有意见的民众可以站在柱子下宣讲,也可以敲响大鼓进谏。旗子叫进善之旌,柱子叫诽谤之木,大鼓叫敢谏之鼔。就是了解民意。”

横革说:“哦,我知道了,你设立那么多遒人,就是为了了解民意。”

禹帝说:“是的。朕让遒人们手持木铎,到各地巡行,一方面宣达政令,一方面主动走访民情,了解民众疾苦。这些遒人职务的设置,是不是必不可少的?”

横革说:“没错,遒人职务的设置,是必须的。但其他可有可无的官职,还是要尽量减少。君上说过,国家有七种祸患,其中之一就是粮食不够吃。官员是靠民众养活的。如果碰到灾年,民众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去养活那么多的官员呢?我认为官多也是不廉洁的一种表现。君上设置官员比先帝时代多,要怎么对灾民负责,怎么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呢?”

禹帝说:“为了救灾,朕把灾年分为五个等级:一谷无收叫做馑,二谷无收叫做旱,三谷不收叫做凶,四谷不收叫做匮,五谷不收叫做饥。遇到馑年,官员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一;遇到旱年,官员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二;遇到凶年,官员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三;遇到匮年,官员减去俸禄的五分之四;遇到饥年,官员免去全部俸禄,只给饭吃。当然啦,朕跟全体官员一个样。这样做,算得上廉洁负责任吧?”

横革说:“君上能想得这样周到,那是万民的幸运啊。”

童利说:“君上在救灾方面,确实做得很好。我也听说,这几年有受灾的地方,君上都下令拿出中央府库的粮食,对那些因受灾而卖掉孩子的灾民进行救助,并且帮助他们赎回自己的亲骨肉。”

禹帝说:“努力生产,勤俭节约,让国家府库充实,使万民家家有积蓄。这样,碰到灾年,才有办法救人或自救。所以人君要带头过简朴生活,廉洁奉公。”

禹帝回到家里,看到餐桌上放着一个坛子。他打开盖子,一阵酒香袅袅飘出,很快就弥漫整个房子。他将鼻子靠近坛口,贪婪地吸着那醉人的酒香。圣姑端饭过来,看到禹帝沉醉模样,笑着说:“仪狄酿的酒就是不一样,君上未饮先醉了。”

禹帝说:“这酒确实太香了。挡不住的诱惑。不知是用什么酿的。”

圣姑说:“高粱米酿的。你那么喜欢,就喝一杯解馋。我去炒一盘韭菜。”

说着,就去拿来一个牛角杯,用竹筒做的勺子,给帝禹斟了一杯酒。转身到厨房炒韭菜去了。禹帝举起牛角杯,饮了一口,咂着嘴,叹道:“味道好极了。”

他自斟自饮,连饮三杯。待到圣姑端来炒韭菜,禹帝已经醉倒,头歪在几桌上,呼呼大睡。女攸进来看到,摇着禹帝的身子,说:“怎么啦?你是怎么啦?”

女攸又怒视圣姑,厉声说:“你是怎么服侍的?竟让君上昏倒在这里!”

圣姑看到女攸摇不醒禹帝,又探头看酒坛子,说:“他太累了,醉酒了。”

女攸已经闻到酒香,脸色和缓了许多,但还是责备圣姑说:“你不知道吗?他很少喝酒,怎么可以让他空腹饮酒呢?他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让你殉他,生殉!”

圣姑叫来小娥,一起把禹帝扶进寝宫,女攸也跟了进去。将禹帝安排睡好,圣姑才对女攸说:“今晚由我照顾君上。你放心,没事。如果有事,我愿意生殉。”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