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一章 禹刑之法
首页
更新于 21-08-11 00:03:06
      A+ A-
目录 到封面 下载

禹帝叹服,但是依然说:“一个人如果被砍头,脑袋就再也不能长出来;如果被挖掉膝盖骨,就再也站不起来,永远不会走路了。所以这么严酷的刑罚,还是要尽少施行为好。”

皋陶说:“如今天下富裕了,滋长了贪欲之心。所谓欲壑难填,有三种罪行,一定要判死刑,非杀不可。第一种是昏,就是为官干尽坏事,又不诚实,还要窃取美名;第二种是墨,就是为官贪污腐败,严重败坏朝堂名声;第三种是贼,就是毫无顾忌地杀人。无论什么人,杀人就要偿命,血债血还。”

大禹说:“这三种罪行,有两种是专门针对官员枉法妄为,贪赃受贿的恶行。第三种杀人罪行,也包括草菅人命的官员恶行。这样的刑罚好啊,严厉制裁官员的渎职、作恶、贪污、妄杀和窃取美名,官员才能够真诚为民,廉洁奉公啊。”

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也说:“该杀!该杀!”

由此可见,痛恨昏官贪官和杀人凶手,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但禹帝还是认为自己的子民,自己的官员,不该作恶,不该冥顽不化。

禹帝回到宫中,心情愈加不好,他想:“为什么天下太平了,生活富裕了,犯罪的人反而多起来?难道是朕治国无方吗?”

随着大禹治水成功,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由于余粮增多,其他产业也发展起来。大禹也许不能想到,正是他治理有方,天下物资丰富了,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阶级分化愈加厉害,崇尚物质的风气愈加盛行,社会道德败坏沦丧成为不可避免的严酷事实。大禹想起帝舜当年推行“五典”,建设和谐社会的往事。他想:“如今用《禹刑》治理国家,也要重提建设五典和谐社会的口号,加强民众的社会道德品质教育。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犯罪的人一定会少得多,社会一定会和谐得多。”

于是大禹在负责教育部门的司徒官职之下增添一个典正官职,专门负责五典教育,由关龙化义兼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贫富悬殊的加大,阶级分化日益严重。中国从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阶级分化的现象。到了大禹时代,贵族、庶民、奴隶,贫富贵贱等级森严,中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了。

奴隶社会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其实,在虞舜做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主要来源于受过刑罚的罪人,征战抓获的战俘,还有一部分因贫困依附于贵族的庶民。大禹登极做了天子以后,御驾亲征,灭掉三苗之国,抓获大量俘虏。他们最终都成为被强制依附在土地上的井田农耕制度的农奴。

除了井田上的农奴,当时还有很多为贵族养蚕、缫丝、织帛、纺纱、织布、筑屋、放牧、狩猎……的工奴、牧奴、猎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既然有大量奴隶来自战俘,那么,不堪忍受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怀念故土的奴隶一定不少,想要伺机逃回故土的逃奴事件就不可避免,经常发生。尽管贵族对逃奴的处罚非常残酷,但是怎能阻挡奴隶对人身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呢?

有一个逃奴事件,事儿虽小,后果却极为严重,多年以后,竟然导致夏后朝发生第一场震动九州的内战,那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甘之战。

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星光惨淡。有个玄衣人沿着山溪,脚步深浅地奔走着。已经走出深山,看到山溪流入的那条河流了,这时,东方曦光开始发白了。

玄衣人蹲在山溪边,先用双手鞠水,喝了几口,便又鞠起溪水,泼到脸上,洗起脸来。当他抬起头,甩一把脸上的清水,忽然看到一个像鬼一样的人朝溪边走来。为什么说她像鬼一样?因为她身穿黑色衣裙,黑发覆盖在脸上,非常吓人。

玄衣人看到她丰胸细腰,体态袅娜,知道她是个年轻的女子,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矫健雄壮,便大喝一声:“你是谁?”

那人撩开自己脸上的一边长发,露出一颗大眼睛,看到玄衣人脸上的刺字,冷笑道:“凶什么?跟你一样。”

玄衣人吃了一惊,狐疑地问道:“我是逃奴,难道你也是?”

那女子说:“正是。难道你以为我是来游山玩水的?”

玄衣人放下心来,自我介绍道:“我叫乙阳,原本是西戎小酋长,战败被俘,成为夏启的猎奴。你呢?为什么以发覆面?难道是贵族风俗不成?”

那女子说:“我叫女轶。什么风俗?怕吓着你而已。”

乙阳说:“既然不是风俗,那是什么原因让你这副打扮呢?”

乙阳的问话使女轶的眼前浮现出往昔那悲惨的一幕——

女轶身着美丽的羌女衣裙,头戴花冠,长发飘飘,正在军帐里翩翩起舞。那动作夸张,歌声高亢的羌人火辣歌舞,让军帐帅台上的横革将军看得如醉如痴,听得如上云端。一曲歌罢,横革高声叫好,朝女轶招手道:“来,美女,你过来!”

女轶走到横革身边,横革拉她坐在身旁,递给她一杯酒。女轶举起牛角杯,仰起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横革笑道:“好,够豪爽!我喜欢!再来一杯!”

看到横革低头倒酒,女轶忽然从长靴里拔出一把匕首,正要刺向横革,却被横革粗大有力的手一掌扫落。横革抓住女轶手腕,说:“来人,把她的鼻子劓了!”

眼前一幕消失了,女轶清醒过来了,恨恨地说:“原本我是羌方部族里最美的羌女,为了讨好夏后朝,羌方酋长将我献给大司马横革。谁知后来羌方酋长改变主意,要我刺杀横革。可是我刚拔出匕首,就被横革发现。横革说我是间谍,是刺客,就把我的鼻子割掉。说是使我成为丑八怪,就再也不能色诱男人。”

乙阳急忙上前撩开女轶的另一边黑发,果然看到一张俊俏的白嫩脸蛋,却只有两个鼻洞。他愤恨地说:“残忍的横革,他就是夏禹的亲信,夏启的帮凶!”

乙阳对女轶说:“跟我回西戎,将来我为你报仇!把横革的鼻子也割掉!”

女轶笑了,依然用长发覆脸,说:“好,我们命运相同。从今以后,风雨同舟。我们逆渭水而上,回到西戎召集旧部,壮大力量,将来找夏启和横革报仇!”

乙阳说:“我去找一只小木筏,我们在水中没人看到,会比较安全。”

乙阳果然在芦苇荡里找到一只小木筏,两人划着木筏,逆水而上,想逃回西戎故里。可是在木筏上依然要吃饭呀。没饭吃,只能上岸偷采一些瓜果充饥。没过两天,在上岸偷摘瓜果的时候,就被瓜农抓住了。虽然乙阳像熊一样雄壮,无奈肚子空空,饿得浑身无力,还是被一拥而上的瓜农们抓住了。

那里是有扈氏的封地,乙阳和女轶被押到有扈屈骜那里。

有扈屈骜看到女轶受过劓刑,乙阳受过墨刑,知道两人都是逃奴。但看到乙阳虎背熊腰,气度不凡,女轶脸无惧色,胆气过人,便问他们:“你们不怕死吗?逃奴被抓回去,一律处死,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乙阳和女轶齐声回答:“与其做奴隶,不如为获自由而死。”

有扈屈骜又问:“你们有名字吗?想逃回故土吧?你们的故土在哪里呢?”

乙阳说:“我叫乙阳,原本是西戎酋长;她叫女轶,原本是羌方美女。我们要逃回西戎招集旧部,训练一支军队,再杀回来,找横革和夏启报仇。”

有扈屈骜早就对禹帝免去他司徒官职极为愤恨,对夏禹把军队大权交给横革深感不满,又嫉妒夏启作为帝子,坐享其成,当了监军,得知这两位逃奴的仇人是横革和夏启,心中忽然有了主意。就对乙阳说:“我也很痛恨横革和夏启,他们同样是我的敌人。我知道你们两人都不是凡人,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你们不必回西戎,留在我这里,我挑选一队好汉,交给你们训练,希望你们能够训练出一支精兵部队。到那时,何愁你们的大仇不报!”

乙阳一听,大喜过望,就朝有扈屈骜叩头谢恩,说:“感谢主上信任,我们一定为主上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足以跟横革的王师抗衡。将来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万死不辞!”

有扈屈骜说:“方国是不允许拥有军队的,我让你们训练军队这事,一定要保密。一旦被都城的君臣知道,不但会招致杀身之祸,恐怕连城邦都很难保住。”

乙阳说:“我们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保证不离开训练场所半步。”

有扈屈骜很满意,点头说:“很好。西山有个牧场,就作为你们的训练场所吧。那里有现成的草屋,你们可以在那里安家,今晚就可以圆房。”

有扈屈骜为他们考虑得如此周全,乙阳和女轶千恩万谢,就跟随有扈屈骜的亲信到训练场所去了。从此死心塌地,训练军队,培养死士,成为有扈屈骜的帮凶。

也许谁都不会想到,这一对逃奴在有扈屈骜的翼护下,竟然训练出一支精兵队伍,待到禹帝驾崩以后,会成为一股反对夏后启世袭当天子的强大力量。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到封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