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失血过多,一直处于昏昏沉沉状态,任由多少人呼唤,都没能将他唤醒。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在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说:“这次大地动,把砥柱山两岸都震塌了,堵住了从峡谷冲出来的流水。如果不及时疏通,水流缓慢,大河下游九条河道都会淤塞,广大平原都会变成湖泊和沼泽。”
大禹在迷迷糊糊中恍惚看到:大河滔滔奔流,河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涛声激荡,惊雷轰响。一山如砥柱,屹立水流中,原本三股分流,如今只有剩两股河水流过。因为本来狭窄的峡谷南岸崖壁坍塌下来,堵住一股流水了。
大禹从梦中惊醒过来,听到阿其说:“你终于醒了。做噩梦了吧?看你一头冷汗。”
睁眼看到阿其拿着一条汗巾,在给他擦汗。大禹问:“我睡多久了?”
阿其回答:“不算久,三天三夜。你太累了,又流了那么多血。。”
说着,阿其端来一碗薏苡粥,说:“先把它喝了。足足三天三夜,只能给你灌点清水,我真怕你醒不过来呢。”
大禹挣扎起来,端起那碗薏苡粥,一口气全喝光了。接过阿其递过来的手巾,擦擦嘴,说:“告诉伯益,我要带横革去看砥柱山。让他带领队员随后跟来。”
阿其说:“你手臂箭伤不痛吗?你需要休息。”
大禹说:“手臂不痛了。已经睡了那么久,再睡就睡死了。”
阿其只好遵命,去找伯益。奇怪的是,大禹手臂不痛了,可是走路却有点跛脚,一瘸一拐的。也许他小中风了。伤口流血却让他的风症病状减轻,恢复得快。不过,后来这跛脚却被万民美化,称作禹步。
砥柱山也叫做三门。因为这座山屹立于大河中流,河水因此山而分成三股流水,环绕此山东流而去。民众根据此山的形状,中间有凹陷,水分三股流,称它为三门。大禹并不想除掉这阻挡流水的砥柱山。他想:“只要水能流过去,就不必劳民伤财凿石山。再说,砥柱山阻挡急流,让大水分流,盘旋而过,流水就不会太过凶猛,在暴雨时节就不会对下游造成太大的冲击。这中流砥柱多么像一个傲然挺立的英雄啊,任凭激流恶浪冲击,我自岿然不动。就留着它给万民做个榜样吧!”
大禹来到砥石,果然看到南边崖岸坍塌,使环绕砥石流过的水流三股变成两股,水量大大减少。大禹想:“如果上游山洪暴发,河水来到这里无法畅流,一定会泛滥成灾。不行,必须趁着枯水季节,将坍塌到河里,堵住流水的土石清理干净。否则,暴雨洪水必将这么多的土石都挟裹到下游,后果不堪设想啊。”
要及时清除南岸大量土石,工程量不小。大禹让及时赶来的治水人员清理土石。自己准备跟伯益一起到附近的部族,去发动民力,征派干粮。
大禹和伯益坐着牛车,来到并封部族酋长的村落,远远就看见一头庞然大物在用长鼻子翻地。有一群人跟在后面撒播种子。大禹很吃惊,问伯益:“那是大象吗?没见过这么大的。”
伯益说:“应该是大象的一种,好像叫做大豫。等一下问问酋长,不知他们称它什么。”
走近一看,那庞然大物身上长着密密的细毛,虽然不是很长,但已让大禹感到很惊讶了,因为大禹以前没见过毛象。
伯益问那个蹲在一旁的农夫:“这大象是谁的?在帮你们翻地呀?”
那农夫说:“是我们部族共有的。不是大象,它叫大豫。虽然比大象还要大,但是很温顺,懂人话。翻土给它看,它就用长鼻子帮我们翻起土来。”
大禹问:“已经深秋了,你们在种什么?”
那农夫说:“种些耐寒的蔬菜,冬天就有菜吃了。”
伯益说:“我明白了。父亲曾经告诉我,摄政姚重华当年在历山垦荒的时候,有大象跑去帮他耕田。看起来是真的。难怪摄政当年能够创造历山奇迹,第一年就将历山变成大村落。原来是训练大豫替他干农活,获得大丰收。”
大禹说:“嗯,历山距离这里不是很远,一定是大豫帮他耕田。”
农夫说:“训练大豫干活并不难。只要你对他好,他就听你的。你做什么,它就学什么,学得特别快。大豫力大无穷,长鼻子比人手还要灵活好使。”
大禹突发奇想:“这里有大豫,一头大豫力气抵得过数百个人力,我们何不训练它,让它帮我们清理土石,扩大河道?”
大禹问农夫:“你们并封部族的酋长元希住在哪里?”
那农夫说:“我就是元希。你们是谁?”
大禹说:“太好了!我是水伯夏禹,他是虞官伯益。有要紧事找你商量。”
元希说:“哦,是二位大人呀。我知道你们在治水,找我准没好事。”
伯益说:“什么叫没好事?我们不是在做消除水患的大好事吗?”
元希说:“可是我只知道你们要向我们派工派粮。不是吗?”
伯益说:“治水很辛苦,需要民工。不派工派粮行吗?我们又不是神仙,可以不吃饭,只干活。对吧?”
大禹说:“我知道你是族长,如今帮我们派工派粮很为难,因为洪灾不断,收成不好嘛。可是没把水患治好,不是永远收成不好吗?”
元希说:“道理谁都懂,可是征粮派工真的很难。”
大禹说:“你们不是有大豫吗?这次不要你们出民工,出一头大豫就行。”
元希说:“这个比较好办。大豫有的是力气,吃的只是树叶野菜野果,干活又任劳任怨,比民工好伺候多了。”
大禹说:“你们部族有多少头大豫呀?如果一头不够使用,我还会来找你。”
元希苦笑说:“你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大豫越来越少,我们部族只剩这一头了。你可不能让它太累。还要给它们多吃点野果。如果让它太累了,又没让它吃饱,它可是会发脾气的。大豫发脾气,那是很可怕的。”
大禹说:“我懂我懂,人都会发脾气;大豫是野兽,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会好好对待它的。不过,你最好叫一个跟大豫熟悉的人,赶大豫去工地。我担心那里都是陌生人,会吓到大豫。”
元希说:“说的也是。那就让小女一起去吧。大豫跟小女最亲密啦。”
元希大声喊道:“小娥,快过来。”
一个十五六岁的美丽姑娘跑过来,问道:“爹,什么事?”
元希说:“他们治水队要征用这头大豫。你跟它一起去吧。大禹担心没有熟悉的人,大豫会害怕,不干活。”
小娥看了看大禹和伯益,扭头跟元希说:“那好,我骑大豫去。你也要跟族人们说清楚,巧巧要去多少天才能回来。”
大禹吃了一惊:“巧巧?那头大豫叫巧巧?”
元希一听,回头问大禹:“需要几天?”
大禹连忙说:“不能预算。要到工程结束。”
元希问:“要说个大概。半个月?还是一个月?还是两个月?”
大禹心里盘算了一下,说:“应该需要两个月左右。”
元希说:“还好,误不了春耕。”
小娥拉着父亲的手,说:“走,我们去跟族人们说一声。”
父女俩走过去,跟那群族人说了几句话,那些人都朝大禹和伯益这里张望,但没有叫嚷。倒是听到小娥说:“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巧巧的,不会让它累着。”
小娥跑回大豫身旁,拍拍大豫,竟然让那只大豫跪下去,然后爬到大豫身上,骑着大豫,跟在大禹的牛车后面走。大禹和伯益坐在牛车上,不断回头张望。大禹看到,在庞然大物豫的背上,小娥就像停歇在野牛背上的䴗鸟一样渺小。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佳%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